Scroll More

95后女入殓师自述:听从父亲建议报殡葬专业,从不主动参加喜庆场合

来源:95154中国殡仪摘自殡葬服务百科 发布时间:2021.11.05
公历11月5日,农历十月一,是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立的中国三大传统祭祀节日——寒衣节,在这天,人们会祭扫烧献,纪念仙逝的亲人,谓之送寒衣。


在郑州,更是有早清明、晚十一的说法。与此同时,最近,电影《入殓师》在全国各大影院的复映,将殡葬环节中,为逝者整理仪容的入殓师推向了荧幕前,这个群体小众又隐秘,引发了一众网友的好奇与探讨。

生死历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参与并见证死亡的入殓师这一职业,自带不可忽略的争议。借此时机,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采访到了郑州市的这类群体,用自述的方式,讲述其选择并从事这份工作的感悟。

以下是一位95后女入殓师的自述。

image.png

听从父亲的建议,我报了殡葬专业


我叫林淼淼,是一名95后入殓师。


2015年夏天,最热的时候,知了聒噪的叫声从家门口的大槐树一直绵延到村口,父亲坐在堂屋里,抽了一口烟,“报个殡葬专业吧,我看着他们不累、挣得还不少。”


父亲是一名厨师,在当地公墓陵园给人做饭,在他有限的认知里,陵园的工作清闲,同事关系简单,对于女孩子来说,不失为一个好工作。


我多少有点忐忑。虽然从小接触陵园墓地,对这样的环境习以为常,但真正系统学习,我并不知道未来面对的究竟是什么。


听从父亲的建议,即使对录取结果不报期望,但当录取通知书寄到我手中、我站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大门口时,才真正意识到,我被录取了。


2019年10月,我从宁波的一家殡葬服务公司辞职,疫情结束后,今年3月,我来到郑州市西三环的郑州安乐堂礼仪服务有限公司入职。


论起来,我国的殡葬服务行业,以北京、上海、宁波、深圳等几个城市发展得较为靠前,从宁波回到郑州,恰恰是从业经历带给我的考量。


显而易见,我在年纪轻轻时,就见证了多场生离死别,也知道懊悔和不舍是亲人对逝者最难以割舍的痛,这也是我选择离父母最近的郑州,作为最终落脚城市的原因。


事实上,人从一出生开始,就开启了与亲人告别时钟的按钮,而我所希望的,不过是在生命的跑道上,能与最亲最爱的人,长时间相伴左右。

image.png

因为偏见,我们从不主动参加喜庆的场合


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殡葬服务公司,共有13名礼仪师,可以负责全程的丧事服务工作,包括遗体的接运、入殓、协助火化和入葬的工作;其中,有6名专职入殓师,3男3女,4名为90后,剩下2名为80后。


大多数人惧怕死亡,在路过街边经营丧葬用品的店铺时,都要加快步伐,更别提殡仪馆、墓地、殡仪服务公司、以及在其中工作的人了。


从事我们这行的人,都很有些“自知之明”:我们从不主动参加喜庆的场合、若无必要,从不在陌生场合告知我们的工作、我们不主动与他人握手、说再见……并非看不起自己的职业,这些“计较”是社会对殡葬服务人员早已形成的刻板印象,我们平静地接受着人们的偏见。


事实上,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火化遗体数达555.8万具、而当年我国的出生人口数量为1200万人,生与死是一个人降临和离开人间的两件大事,即使一来一去对应着喜悦和悲伤,但悲伤的事总要人做,哪怕我们总被“误伤”。


并非没有尝试扭转这种刻板印象。十月底,日本电影《入殓师》的复映,我将它推荐给身边的亲友看,但大多数人,在听到“入殓师”三个字时,就连连摆手拒绝我说下去;还有人明确告诉我,他向来主动过滤现实与网络间和死亡相关的一切。


甚至我看到了一个短视频,一位现实中的入殓师,在看完电影后,举着一张写有“我是入殓师,你愿意和我握手吗?”的纸板,但愿意与其握手的人寥寥。


我们所获得的认同感和尊重,恰恰是逝者家属给予的


这样看来,好像入殓师完全不能在社会中获得认同,但说来神奇,我们所获得的认同感和尊重,恰恰是服务过的逝者家属所给予的。


入殓师所做的工作,就是专门为逝者整理仪容,其中包括为其沐浴、穿衣、化妆等环节。一位逝者通常需要由两位入殓师同时进行服务,在服务时,我们允许并鼓励逝者的家人,在旁观礼甚至同为逝者穿衣。


整个环节是庄重又肃穆的,很多人因病痛的折磨离世、也有人因为意外死亡。作为送别逝者、与逝者最终接触的最后一个环节,不管他们的死因为何,我们会尽力整理出最得体的面容,让家人们与其做最后的告别。


当入殓结束,通知家人前来瞻仰逝者时,很多人在短暂的悲痛和失控后,都会情不自禁地上前、紧紧握住我们的双手道谢,这时的他们没有了世俗的顾及,我时常能看到饱含热泪的他们、眼中毫不遮掩的感激,“我的亲人看上去很安详,谢谢你们让他体面的离开这个世界。”


不惧死,才能更好地生


我想以入殓师这个职业,告诉人们一个简单的道理:请给予你最爱的人真正的注视;以及希望我们都能重新理解死亡的含义、并思考如何过好这一生。


我见过本应该是最亲密的家人,因为误会和龃龉,磕碰不解了多年,一方的骤然离世,满腔懊悔化作无言的泪水,流淌在寂静的灵前。而往往在这种时候,活着的人才有耐心用绵密的目光,将逝者最后的容颜镌刻在脑海中,可也为时已晚。


我也见过意外离世的逝者留下的孤儿寡母,死亡的力量无奈又强势,哪怕活着的人跪在灵前怨天怨地、将泪水流干,也无法唤回离开世间的亲人,唯有想通死亡的含义,收拾好心情,带着责任和坚持,好好活下去,迎接新生活,才能宽慰离去的家人。


入殓师的职业,潜移默化间影响着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身边的朋友总说我不像个活泼的95后。工作性质让我变得沉稳、让我保持冷静和细致,特别是当在各种追悼会现场,看到逝者的生平回顾,也让我在年纪轻轻时,开始回想自己的过去:二十几年的人生,我是否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是否有很多家人常说的道理,是我忽略但又特别重要的?


“我越来越知道,自己不想要的是什么了。”这是与同事闲聊时,他们会说到的话。我们在工作现场经历过多场别人的人生,看惯了世间冷暖,更能深刻觉知那些生命中可以舍弃的东西,“生存的人之间往往有着不可逾越的障碍,而生与死之间的距离却能够化解恨意。”我的同事说。


最重要的,我们希望以入殓师的职业,纠正人们对死亡的怯懦,就像电影《入殓师》最后的火化师所说,“死亡就是一扇门啊,它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是穿过它,进入另一阶段。”只有不惧死,才能更好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