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 More

首届清华中元论坛在京召开

来源:967444百事无忧摘自殡葬服务百科 发布时间:2021.08.24

2021年8月22日,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传统中元节。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元节不仅为国人提供了怀念故人,追思先祖,表达哀伤的机会,还可以视为特殊的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的机遇。作为中国安宁疗护实践的探索者之一,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安宁疗护团队经过周密的筹划,成功申请举办第一届清华中元论坛。

image.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院长以陈旭岩教授亲临论坛演播厅现场,医院党委副书记王克霞教授致开幕词。


image.png


本次论坛因为疫情缘故,由原定的线上线下结合,改成了全面线上直播的方式,线上总计4.2万人次观看和参与本次论坛。来自中国医师协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和医院的专家学者分别就临床医学,生死学,伦理学,宗教学,哲学,法学及社会学等多领域发表了精彩演讲,整个论坛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和诠释新时代中元节的文化内涵和现代意义。


image.png


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袁钟教授,以《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生命观》为题探讨了新时代的生命伦理观对国人善终追求的指引,强调了在我国推动安宁疗护发展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


image.png


北京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王岳教授以《如何帮助安宁疗护患者》为题,从患者实际需求的角度,探讨了在伦理和法律的框架下,提供适合我国国情的安宁疗护服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image.png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魏德东教授以《临终心性关怀的概念,内涵和意义》为题,从宗教及儒家文化的历史沿革的视角,介绍了中元节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创新性的提出心性关怀的概念,并借此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宁疗护服务理念及体系。


image.png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路桂军教授以《爱,生命尽头的信仰》为题,结合临床实践中接受安宁疗护服务的具体案例,阐释了提供高质量安宁疗护服务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通过倾听与陪伴每一位患者和家属,路桂军教授强调,“爱”是生命尽头可以超越生死的信仰,帮助患者和家属实现生死两相安的理想目标。


image.png


清华大学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教授以《清华安宁疗护领军人才培训计划》 为题,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安宁疗护社工领军人才的培训方案及目标,希望借此推动国内安宁疗护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image.png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知名人类学专家景军教授以《死亡叙述呈现的医疗社会生态》为题,介绍了近期开展的关于国人死亡现状的调查结果,并对结果展开了社会学视角的分析,提出死亡作为一种社会体验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将实现善终作为追求的目标。


image.png


北京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知名医学人文专家王一方教授以《英雄之死背后的文化心理》为题,从哲学的角度剖析了英雄之死的死亡形象以及这种死亡形象对大众生死教育及生死认知的影响。


image.png


中国青年报高级编辑,生命教育专家陆晓娅教授以《生命尽头的角色和意义》为题,介绍了自己从事生命教育以来的心得体会,强调了实现善终的八项核心要求,陆老师结合自身经历的生死故事,为大家做了声情并茂的解读和阐释。


image.png


北京儿童安宁疗护专家周翾教授以《儿童安宁疗护实践与思考》为题,详细介绍了其在国内开展儿童安宁疗护的经验及体会,并重点阐述了儿童哀伤抚慰的特殊性及重要性,提出了很实用的建议和指导。


image.png


北京物资学院生死学专家雷爱民博士以《祭祀中的生死感通:沉浸与回归》为主题,探索了传统祭祀仪式和规范背后潜藏的哲学意义及生死关联,表达了希望借助对传统祭祀文化的反思与探讨,促进当代生死教育蓬勃发展的希望。


image.png


本次论坛还有幸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董家鸿院长。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王克霞书记,陈旭岩院长,中国社科院李赞教授及国内相关领域的相久大教授,王治军教授,张蕾教授进行了专家讨论环节,就当前国内安宁疗护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阐释。


image.png


本次论坛在北京广播电视台芳华老师的主持下顺利完成。同期在线观看人数突破4.3万人次。希望在国内各专家学者的努力下,清华中元论坛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推动国内安宁疗护及生死教育的蓬勃发展。